失眠認知行為管理系統(tǒng)(ECBTI)已有1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技術已經基本完善,在改善失眠患者的總睡眠時間、睡眠有效率、睡眠后覺醒等多項睡眠指標方面效果確切,已被證實與傳統(tǒng)的失眠認知行為治療作用相當。
ECBTI的主要方法有:健康衛(wèi)生教育對認知起到重塑作用,通過行為控制,能夠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關系,改善不良睡眠習慣;通過認知重構可對其錯誤認知進行糾正,掌握正確入睡方法;通過放松療法,可以促進睡眠效率的提高,對多種類型的失眠都有一定幫助。
但多個研究證明,很多失眠患者都與焦慮癥、抑郁癥等疾病存在共病問題,并不是單純的失眠癥。原發(fā)性失眠患者可推薦使用ECBTI作為一線治療手段,但如合并有嚴重抑郁、焦慮或者伴有其他精神心理疾病時,需要使用抗抑郁、焦慮藥、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等聯(lián)合治療手段。
ECBTI從心理上使患者客觀地了解自身疾病狀態(tài),認識到自身的不良行為及負性理念的危害性,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參與疾病的治療過程。而藥物治療則在生理上使患者緊張、焦慮情緒得到緩解,從而更好地接受其他治療。
因此,在接受ECBTI治療時,部分患者需要同時服用相關藥物,可達到1+1>2的效果。但是大部分患者害怕長期服藥帶來的副作用,他們會在失眠癥狀稍微改善時自行停藥。而不科學地停藥會導致重新出現(xiàn)失眠,同時還會出現(xiàn)之前沒有的不適癥狀等撤藥反應,進一步損害身心健康。因此,患者要等生理上的癥狀消失后再考慮停藥問題,且必須要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下科學地停藥。
文丨梁巧玲
見習編輯丨冼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