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产品视频_国产精品作爱视频_伊人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_狠狠躁夜夜躁人人躁婷婷视频

佛山在線

竇隨云煙去 契紙話當年

慶洲古竇的故事,要從一張泛黃的地契說起。

在高明區(qū)地方志辦公室,工作人員區(qū)偉健抖落層層灰塵,翻出一張自發(fā)現后就鮮有人翻閱的契紙。對他人而言,這或許是一文不值的“廢紙”,對區(qū)偉健而言卻是至寶。

三十歲出頭的區(qū)偉健通過這張泛黃的地契打開“時間之窗”,追溯慶洲古竇在這片土地上的變遷史。

慶洲村位于荷城街道中西部,幾百年來由慶洲古竇灌排。/馮永聰攝

泛黃契約說歷史

十多年前,高明區(qū)荷城街道慶洲村村民收拾自家舊房時,意外在墻體內發(fā)現了上百張藏在包裹中的契約,有田契、屋契、山契、塘契、典契、業(yè)戶收單等類別,記錄了慶洲村清代與民國時期民眾的生活。

幾經輾轉,如今這些契約資料被借去了高明區(qū)檔案館,區(qū)偉健的工作就是對它們的內容進行錄入和修復。其間,區(qū)偉健發(fā)現了唯一記錄當地村民為修整慶洲竇門,對土地進行買賣的地契。

地契長49厘米、寬45厘米,紙張輕盈單薄,表面泛黃,字跡大體可見。這張記錄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的契紙,字跡規(guī)范、整潔、秀氣,讓人嘖嘖稱贊。契約載明了土地面積、坐落地點、價錢以及買賣條件,由當事雙方和見證人簽字?!昂灻倪@位族紳區(qū)英選,為慶洲村區(qū)氏第九世,是我的直系上七代祖先?!眳^(qū)偉健指著簽名區(qū)域的一處筆跡說。

仔細端看,地契內容大致如下:今因三圍修整竇門基址……眾議將此田賣與區(qū)志回掌管,當面言定,時值田價銀肆拾……(此處破損缺字)契田銀,兩相交訖,此系明買明賣,不是債拆等情,如有不明系……,與買主無干,今人用信立契為照。

通過地契內容,依稀可以想見當年的場景:意氣風發(fā)的書生站在八仙桌旁,在一幫村民的簇擁下,挽起袖子端起毛筆,有板有眼地揮筆灑墨。隨后買賣雙方、族紳簽字畫押。末了,村民請上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見證,讓書生一字一句讀出地契內容,在關鍵字眼處,書生還特意拉長語音以示強調……

歷經歲月侵蝕,這張關于慶洲古竇的契約早已紙片泛黃、字跡斑駁,但透過歷史云煙,當年的慶洲村情民生躍然紙上。

記錄慶洲村民修整竇門的地契。 /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再覓古竇無影蹤

辦公室里,區(qū)偉健打開電腦,一張攝于2020年的慶洲古竇航拍舊圖映入眼簾。圖片中的慶洲古竇以紅砂巖石筑砌,竇門呈方形,為坤甸木制成,竇口外“八”字形撇開。

慶洲古竇修建于明清之際,為舊屬泰和圍內十四竇穴之一,慶洲村水道經該竇通達倉步水(今滄江河),旱澇時保障一鄉(xiāng)。“20世紀中葉重修時,用原材料重新改建成圖片中的樣子。”區(qū)偉健說。

記者等一行人按圖索驥,從高明區(qū)檔案館出發(fā),經X499縣道,繞過幾條彎彎曲曲的村路,在滄江河北堤的一片工地上,找到了慶洲古竇。但眼前的古竇早已被黃土填沒,尋不見蹤跡。

記者詢問當地父老、求證水利部門后得知,因高明荷城街道下泰和電排站拆除重建工程,慶洲古竇已被填埋。

站在堤上,區(qū)偉健難掩遺憾地向記者描述那一段連片河涌穿古竇的榮光:“慶洲段河涌至竇口,總長大約5公里,為上游村莊河涌流往下游的必經之地?!鄙嫌魏铀员倍希鹘浟翊?、石潭村、赤坎村、王臣村、長仍村、崗頭村、平江村、伴月洲村、慶洲村,至慶洲竇出倉步水,全長約10公里。

清宣統《高要縣志·水利》記載:泰和圍,在縣城東南隔江八十九里,東北接羅秀圍,西北界北港水,南抵高明倉步水,東北為南蓬山,繞官棠水,周九千五百三十二丈。竇十四:曰西竇、曰留村、曰石潭,水俱出北港水(今西安河);曰慶州、曰墨編、曰石演、曰古孟、曰河江,水俱出倉步水(今滄江河)……

歷史上,周邊百姓求雨、求財、求子、婚喪嫁娶,多少日常禮俗都或多或少是在慶洲古竇的見證下進行。每年端午慶洲龍舟出海(當地人習慣稱滄江河為“海”)時,也繞不過慶洲古竇。那時,村里的男女老少循著龍船聲趕來,暫時放下手中的活計,觀賞一場屬于這片土地的節(jié)日盛景。

區(qū)偉健翻出泛黃地契,介紹慶洲古竇的歷史。/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智慧治水永流芳

滄江河北堤上,水流從下泰和電排站舊站的水利排水口傾瀉而出,排山倒海般翻滾而起,掀起層層涌浪,形成一派碧波粼粼、水聲潺潺的人工水景,蔚為大觀。這座曾是當年廣東省最大的機械排灌站,濃縮了一代又一代高明人治水的辛勤身影。

攤開地圖可見,高明處在西江西岸,一條滄江河由西至東蜿蜒流入西江。元朝開建十三圍以來,江水受到了約束,但彼時的土堤泥壩難以抵御較大洪水的沖擊,勤勞勇敢的高明人民與洪水斗爭一直都沒有停息過。

近代以來,慶洲村一直備受水患之苦,史料中不乏“慶洲村受洪澇影響,房屋被淹,農作物失收”的記載。直至上個世紀50年代,位于荷城街道滄江北堤的下泰和電排站工程投入運行,為當時高明6個鄉(xiāng)3.5萬多畝農田解除了漬水為害的威脅,慶洲村也因此受益。

2020年,下泰和電排站拆除重建工程啟動,設計排澇流量為27立方米/秒,當地水利部門安裝3臺1600ZLQ-6型全調節(jié)立式軸流泵,總裝機容量2700千瓦,引入了更加現代化的技術管理和運行,使電排站防洪能力得到增強。

攝于2020年的慶洲古竇。/馮永聰攝

記者了解到,當地水利部門在此次重建工程達標加固的過程中,考慮到慶洲古竇存在一定的險患且排灌功能已衰退,遂將其填埋。因此,有五百多年歷史的慶洲古竇就此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臺。

“古竇已隨云煙去,此景只能成追憶?!眳^(qū)偉健試圖從一張又一張圖紙中找到線索,把與慶洲古竇有關的故事一點一點拼出來,拼出慶洲古竇與這片土地的點點滴滴。其中,我們很難看到什么浩浩蕩蕩的大事件,更多的似乎是普通人生活里的日常片段,但這些片段依舊蕩氣回腸般地出現在一張張圖紙、一塊塊碑刻、一個個古竇上,時刻提醒我們,這片土地上曾有過的熱血與汗水。

文丨佛山日報記者吳海泉 (高明區(qū)檔案館、高明區(qū)地方志辦公室對本文亦有幫助)

編輯丨周師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