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5天長假,不少人都忙著出游或享用大餐犒勞一下自己。但在品嘗美食時,如果“剎不住車”,就可能加重腸胃負擔,甚至吃出毛病。長假即將結(jié)束,對于已經(jīng)連續(xù)享用了幾天大餐的腸胃,應如何預防和應對腸胃問題,專家給出了“護胃”建議。
切忌暴食 避免患上急性胃炎
每逢長假期,大餐成為不少人的“固定節(jié)目”之一。然而,如果吃得過飽,或進食時速度過快,就可能帶來胃炎的風險。
佛山市中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鄧健敏主任中醫(yī)師表示,對于假期期間經(jīng)常吃得過飽過快的市民來說,胃炎是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他指出,胃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其中急性胃炎常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最常見的因素有暴飲暴食、大量飲酒、進食不潔食物及一些對胃黏膜有損傷的藥物等。發(fā)病前常有受涼、病菌感染史,癥狀較重者表現(xiàn)為發(fā)熱、嘔吐、腹瀉、胃痛,每日大便3~5次,甚至10余次,大便呈水樣,甚至為黏液膿血便。如出現(xiàn)相關癥狀,就應該積極治療。
“假期市民容易胡吃海喝,急性胃炎的發(fā)生率可能更高?!编嚱∶籼嵝?,無論什么時候,都切忌暴飲暴食,不要進食不潔的食物,不要濫吃藥物,飲食要定時定量。一般而言,去除病因后,患者一周左右癥狀可以自行緩解。
而慢性胃炎則與長期飲食不節(jié)、吸煙、飲酒、嗜食辛辣刺激食物有關,常表現(xiàn)為胃脘痛、惡心、嘔吐、反酸、噯氣等癥狀。鄧健敏表示,平時吃得過飽、吃得過快、食物過辣、多吃冷食、邊讀(玩)邊吃、常吃零食、蹲著吃飯、煙酒過度等生活習慣,都可能會導致慢性胃炎。
對于慢性胃炎的預防,鄧健敏建議,首先應保持精神愉快,精神抑郁或過度緊張和疲勞,都容易造成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膽汁反流而發(fā)生慢性胃炎。此外,煙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對胃黏膜產(chǎn)生有害的刺激作用,過量吸煙會引起膽汁反流,過量飲酒或長期飲用烈性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導致慢性胃炎發(fā)生率明顯增高。因此應戒煙忌酒;另外也要慎用、忌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藥物。
分餐分食 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除了避免吃得過飽過快,鄧健敏提醒,預防消化道疾病,還需尤其注意預防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區(qū)域內(nèi),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fā)炎,甚或?qū)е挛讣笆改c潰瘍與胃癌。日常生活中,接吻、共餐不用公筷、生吃食物等都是幽門螺桿菌的常見傳染途徑。
值得注意的是,人一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體自身就很難清除。幾乎所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最終都會發(fā)展成胃炎,15%~20%的患者會發(fā)展成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少于1%會發(fā)展成胃癌。
鄧健敏表示,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后,通常癥狀表現(xiàn)為反酸、噯氣、燒心以及上腹部不適、胃痛、口臭等。一般有時沒有特別明顯的癥狀,需要通過檢查來判斷有無感染。市面上售賣的幽門螺旋桿菌試紙,一般是取一點牙齒間的牙垢放于圓形黃色試紙中央,一分鐘內(nèi)由黃色變紅色,即為陽性,說明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但這個方法存在假陽性的情況,建議市民到醫(yī)院進行碳13、碳14呼氣試驗,檢測結(jié)果比較準確。一旦發(fā)現(xiàn)感染,應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療程一般為10至14天,根除率可達90%以上。
對此,鄧健敏提醒,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飯前便后洗手,尤其應著重清理手心、手背和指尖縫隙。食物食用前還應注意高溫烹煮,水要燒開才能喝,肉要煮熟才能吃,牛奶要消毒才能飲用。同時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不吸煙,不喝酒飲食,營養(yǎng)均衡,細嚼慢咽,避免因此刺激胃部。
此外如家里有感染患者,應選擇使用公筷,直至其完全治愈。日常使用的牙具也應定期更換。
胃病患者日常飲食建議
1.宜少宜精
宜少指不可過饑再吃東西,且吃東西一次不可過飽,不宜極渴時飲水,飲水一次不宜過多。晚飯宜少。宜精指少吃粗糙和粗纖維多的食物,尤其對于有消化不良的病人,要求食物要精工細作,富含營養(yǎng)。
2.宜溫宜潔
宜溫指胃病患者不可過食冷瓜果,也不能因畏涼食而吃熱燙飲食,這對食道和胃的損傷也很大。宜潔是指有胃病的人胃抵抗力差,應防止食物被污染,并注意食用器具的衛(wèi)生。
3.宜鮮宜淡
宜鮮是指吃適量新鮮蔬菜和水果,新鮮蔬菜水果可防癌,同時也指吃新鮮的食物,不食腐爛變質(zhì)的食物。宜淡指宜吃清淡的素食。新鮮蔬菜五谷都為健胃佳品,但食用不可過量。
4.宜軟宜緩
宜軟指飯食、蔬菜、魚肉之品宜軟爛,不宜食油煎、油炸、半熟之品及堅硬食物,既難于消化,且有刺傷胃絡之弊端。宜緩指細嚼慢咽,充分地咀嚼,唾液大量分泌,既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有防癌和抗衰老的效果。
文|佛山日報記者梁煒健 通訊員潘麗雯
編輯|張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