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产品视频_国产精品作爱视频_伊人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_狠狠躁夜夜躁人人躁婷婷视频

佛山在線

如何運用紅色資源進行黨史教育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重要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jié)點,全黨上下正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tài)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

正確學好黨史,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要根據(j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重要指示精神,充分運用好紅色資源在黨史教育中的優(yōu)勢,創(chuàng)新黨史教育的多元載體,將黨史教育的內容與要求依附在紅色資源載體上,增強教育的直觀性、趣味性、創(chuàng)新性,提升黨史教育的實效。

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各族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中形成的,能夠為我們開發(fā)并具有重要價值意義的各種精神及其物質載體的總和,是進行黨史教育的優(yōu)質資源。紅色資源作為學習的載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在黨史教育過程中,如何把紅色資源從場景中、展柜里、書本上請到現(xiàn)實中來,使人們通過歷史場景,不斷汲取豐厚的精神養(yǎng)分和強大的前進動力,創(chuàng)新黨史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效果,需要關注和思考。

一、了解紅色資源,挖掘其蘊涵的內容、精神與教育價值

隨著時空的轉變,當今人們的成長環(huán)境、人生閱歷、思維方式與父輩祖輩大不相同,接受信息的方法和渠道也更為多樣。運用紅色資源進行黨史教育,我們要特別善于把歷史與現(xiàn)實、抽象與直觀、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寓教于景、寓教于思、寓教于行,讓受教育者通過參觀歷史文物、體驗歷史場景、聆聽感人故事等環(huán)節(jié),情感受到沖擊、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到升華。作為黨史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首先,要熟悉和了解本區(qū)域內的紅色資源分布情況,到現(xiàn)場進行考察,把握好紅色資源的位置、類型、內容以及蘊涵的精神和主要的教育價值,分門別類,建立資源庫,以備黨史教育選用;其次,根據(jù)考察挖掘,形成紅色資源的教育內容,并按照黨史教育的工作要求,規(guī)劃運用科學合理的教育形式、生動豐富的教學內容,確保黨史教育的方案能夠落地落實、切實可行,體現(xiàn)紅色資源在黨史教育中的針對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堅持“靶向”原則,多形式、多內容開展黨史教育,把紅色資源有機嵌入黨史教育之中

紅色資源具有比較分散,形態(tài)多樣,具有歷史性的特點。要把黨史教育內容與紅色資源有機融合,真正發(fā)揮紅色資源的教育作用,首先,制定好黨史教育、紅色資源教學活動的具體目標,選準兩者的契合處,做好紅色資源教育的具體規(guī)劃,合二為一,把分散、固定的紅色資源嵌入到黨史教育中,把黨史教育的內容與要求運用在紅色資源上;其次,借助紅色資源的“物”與“場”,設計好教育實施的情景和氛圍,注重受教育者的體驗與感悟,強化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和學習參與,千方百計組織大家直接體驗、感悟,改變“我講你聽”“口耳相傳”“單向灌輸”的被動學習狀態(tài),再加上適當?shù)闹v解與氣氛渲染,激發(fā)受教育者能夠置身其中,讓黨員干部在回顧歷史中傳承精神,在立足現(xiàn)實中點燃激情,找到精神培育的根和人生塑造的魂。

三、及時進行反思、總結,進一步做好紅色資源教育的深化、拓展

在紅色資源現(xiàn)場開展的黨史教學活動,人們的感受非常深刻,但如果這些感受在課后沒有得到科學有效地維持與鞏固,短暫性的激情澎湃就會逐漸淡化乃至遺忘。為了強化教育的效果,必須進一步深化、拓展紅色資源的學習。一是強調課后拓展閱讀。除了反復閱讀原有的學習資料以外,還要閱讀與紅色資源教學內容相關的歷史文獻,在此基礎上,要求每個受教育者撰寫心得體會,將自己基于紅色資源的學習感受真實表達出來,寫作的過程不僅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深入思考的過程,也是對工作進行反思和總結的過程;二是注重多途徑、多形式活動的后續(xù)跟進,進一步強化紅色資源的學習效果。單位或部門網站,設置專門的紅色資源教育網頁和內容,黨、團、工會組織牽頭協(xié)作,分別展示優(yōu)秀學習心得,舉辦現(xiàn)場教學攝影圖片展,制作微視頻、召開座談會等,把學習持續(xù)在活動中,把成效體現(xiàn)在工作上,做到活動不間斷、學習不間斷、循序漸進,不斷深化、拓展紅色資源的學習效果,促進理論學習與工作的結合,自覺在思想上講傳統(tǒng)、講黨性、講信念,在實踐中比業(yè)績、比奉獻、比創(chuàng)新。

原標題:如何運用紅色資源進行黨史教育

來源|佛山日報

文|張玉嵩 佛山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專業(yè)教授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