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從1996年起,原廣州軍區(qū)司務長培訓大隊四級士官易新群和戰(zhàn)友們一道,為廣西百色田陽縣(現(xiàn)為田陽區(qū))巴別鄉(xiāng)一批貧困學生捐款,讓他們重返校園。即使后來被診斷身患癌癥,易新群也沒有停下奉獻愛心的腳步,將滿腔的愛播撒在巴別大地、部隊駐地佛山、病房等處。他的感人事跡于2001年前后被《佛山日報》等各級媒體廣泛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掀起向易新群學習的熱潮。
時隔19年,易新群再度引起媒體關注。今年7月,他因病逝世,留下一個未了心愿:再上巴別,看望那些心里牽掛的孩子。9月2日,易新群的妻子黃小南攜兒子易永康遠赴巴別,重走丈夫當年的扶貧助學之路,完成了他的遺愿。佛山日報記者全程跟蹤采訪,即日起推出系列報道,展現(xiàn)易新群家庭那份赤誠、純樸的大愛,敬請垂注。
9月2日下午,廣州南站。
原廣州軍區(qū)司務長培訓大隊四級士官易新群的妻子黃小南攜兒子易永康乘坐高鐵,前往廣西田陽區(qū)巴別鄉(xiāng)。這是時隔19年后,黃小南再上巴別。
此行,黃小南還帶去了一本厚厚的相冊?;槎Y、貧困學生、蓄水池……翻開相冊,這里珍藏著黃小南與易新群在巴別最美好的回憶。
四個多小時,跨越近八百公里,黃小南踏上了心心念念的巴別大地。
“歡迎,熱烈歡迎!”9月3日清晨,巴別中心小學(原巴別中學)師生看到黃小南與易永康到來,頓時沸騰起來。他們在學校門口列隊,以簡單而又隆重的方式迎接親人,用至真至誠的言語訴說著他們始終沒有忘記巴別的好兒郎——易新群。
眼前這一幕,讓黃小南母子感動不已。
時隔19年,黃小南(前中)帶著兒子易永康(前右)回到巴別中心小學(原巴別中學),受到學校師生列隊歡迎。/ 佛山日報記者關浩業(yè)、葉志冰攝
“新群之前就計劃好,等兒子高考后,一家人再上巴別看看那些孩子,可惜他沒能等到這一天!”淚水從黃小南眼中滑落。
今年7月,易新群去世了。臨走前,黃小南對易新群說:“我一定會帶兒子再上巴別,完成你的心愿,兌現(xiàn)當年對孩子們的承諾?!?/p>
他曾給山區(qū)孩子帶去希望
從田陽城區(qū)向西南行60公里,穿過大朗山,眼前的河谷平原變換為西南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便進了巴別鄉(xiāng)。
巴別是田陽區(qū)最偏遠窮困的鄉(xiāng)鎮(zhèn)之一,用當地人的話說,這里窮得連“鳥都不愿意下蛋”。
“當年,這是我見過最貧窮的地方,現(xiàn)在變化太大了!”望著這片熟悉又陌生的故土,黃小南一路感慨。
抵達巴別次日,黃小南和易永康一大早就前往巴別中心小學,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易新群一直牽掛著的那些孩子們。
談起易新群與這些窮苦孩子的緣分,還要追溯至1996年初。那時,一名田陽籍學員探親回來后,向中隊黨支部反映了巴別鄉(xiāng)兒童因貧窮而失學的情況,時任支委、司務長的易新群積極建議中隊發(fā)起捐款活動。
“新群7歲就沒有了父親,家境貧寒,中途輟學?!秉S小南說,丈夫從這些貧困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身影,就想幫助他們。
起初,易新群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巴別鄉(xiāng)9名因貧失學孩子。在他的影響帶動下,戰(zhàn)友們也加入獻愛心行動,把資助貧困學童當成自己的事業(yè)。那些年,學員隊共資助了35名貧困孩子。
扶貧助學,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一個身患癌癥的人仍長期堅持助學,便很不尋常。
1996年底,易新群因鼻咽癌而住院,心里仍始終牽掛著遠在巴別的那些孩子?!斑@個月的生活費寄了沒?孩子們的學習怎么樣了……”每有官兵來探望,他總要一遍遍問起。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決不放棄把握生命的寬度?!币仔氯和ㄟ^捐資助學,讓自己的生命最大限度照亮了別人。
9月3日,當年受易新群資助過的特困生農彩幣,很早就來到了原巴別中學門口??吹近S小南、易永康這些親人“回家”,她心里很激動。
“在巴別中學讀書時,我連基本的伙食費都沒有。易叔叔來資助后,對我說,家里不需要買米,也不用交學費,只要安心讀書?!币资迨宓倪@份恩情,農彩幣銘記于心。
初中畢業(yè)后,農彩幣考上了田東師范學校。經過努力拼搏,她終于飛出了大朗山,到廣州民辦學校當了幾年老師,后來又到佛山定居。
“受資助的這些學生,都是學校最貧窮但有強烈讀書愿望的?!痹蛣e中學校長周健說,易新群給山里的孩子帶來了希望,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知識改變命運,是大家心目中的大英雄,“他不是我們的恩人,誰是?”
近些年,易新群想繼續(xù)資助學生,但家庭經濟條件并不寬裕,心有余而力不足。不過,他依然通過電話等方式,給予那些資助過的學生更多鼓勵。
“爸爸很偉大,做了那么多善事,卻很少向我提起?!币子揽嫡f,看到爸爸牽掛的那些孩子已經變成了哥哥姐姐,而現(xiàn)在的孩子又穿著干凈的校服、露出純樸的笑容,他很開心?!吧絽^(qū)的孩子能夠接受好的教育,這是爸爸一直以來的愿望?!?/p>
他捐出了自己的救命錢
巴別鄉(xiāng)石山遍布,耕地缺乏,水資源緊缺。
上世紀九十年代,當地學生飲水非常困難。那段艱苦歲月,周健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一年里,學校有8個月缺水,久旱盼甘露。
“學生們要去到八九公里外的蓄水池接水?!痹蛣e中學團委書記陸聲慧仍記得,那時每天早上,每個班分得一桶水,由班主任分給五六十名學生,每人只能分得半口盅水。
這樣的場景,被易新群碰上了。
1998年3月22日,易新群抱病與兩名戰(zhàn)友來到巴別,想與孩子們見面。走進巴別中心學校,看到教室空蕩蕩,而通向學校的蜿蜒山道上,三三兩兩的學生提著水桶、臉盆走來。原來,因為缺水,學校停課讓學生去附近村民家討水。
這一幕,讓易新群覺得很不可思議。
回到部隊當天,易新群就用心愿的諧音“辛苑”給學校寄過去1萬元,用來打一口水井、修一個蓄水池,解決學生的飲水問題。
誰曾想到,這1萬元,竟是戰(zhàn)友們捐給易新群的治病救命錢,而他一直沒有用,卻毅然捐給了貧困山區(qū)學校。
考慮別人比考慮自己還多,哪怕關乎自身性命,易新群也依然如此。
“我不知留在這個世上的日子還有多長,這1萬元給孩子們修水池,比用在我身上更有意義!”易新群當時這樣對戰(zhàn)友們解釋道。
水池來之不易,對于當時經歷著缺水的巴別師生來說十分珍貴。
懷著感恩和感激之情,陸聲慧在這座水池壁上題寫了“飲水思源”四個字?!熬褪翘嵝褜W生們不要忘記水池從哪里來,是易新群拿救命錢換來的!”陸聲慧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十多年來,這座水池就像一座精神豐碑,激勵著巴別學子向上向善,為他們努力飛出大朗山、追求美好人生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
再上巴別,黃小南也想看看這座水池??上?,它已經光榮完成了歷史使命。
“2015年,學校重新規(guī)劃,修建幼兒園,把水池拆除了。”巴別中心小學校長黃震說,如今,學校的供水問題基本得到解決,用上了自來水。
黃小南與易永康看望曾被易新群資助過的學生農彩幣(左)。 / 佛山日報記者關浩業(yè)、葉志冰攝
聽聞此言,黃小南深感欣慰:“學校拆了水池,建設更好的硬件設施,我能夠理解。孩子們可以在更好的環(huán)境下專心學習,這也是新群希望看到的?!?br>
為將易新群對孩子們的愛延續(xù)下去,黃小南與易永康向巴別中心小學送上一筆慰問金,希望為當地的教育事業(yè)盡一份綿薄之力。“我們一定傳承好易新群的精神,教育孩子們懂得‘飲水思源’?!秉S震說。
來到水池原址附近,黃小南哽咽地向兒子講述起她與丈夫的約定:“在水池前,我曾對你父親說過,下輩子還做他的妻子!”
水池已不復存在,但它背后的故事將永遠在巴別大地流傳。
巴別人民曾見證他們的愛情
再上巴別,也是19年前易新群與黃小南的一個共同心愿。
當時,黃小南提出,與易新群上巴別結婚,去看看那些孩子和那座水池。“即使新群哪一天不在了,我也能自己來這里?!?/p>
那是黃小南第一次去巴別。從田陽縣城到巴別鄉(xiāng),山路又窄又險,“坐在車里,隨時可能掉下山崖”。
一路顛簸,黃小南抵達了易新群深深愛著的那片巴別大地。
2001年4月30日,人們也從四面八方趕到了巴別鄉(xiāng)。在這里,鄉(xiāng)政府為易新群與黃小南舉行了一場隆重的婚禮,為他們的愛情作證。
2001年,在捐建的水池前,易新群與黃小南舉行婚禮。/受訪者供圖
“邁入新年新世紀,易黃結對正佳時……飲水思源心不離,學校師生記心里?!卑蛣e人民還為易新群夫婦譜寫了一首《婚禮贊歌》。
當天,鑼鼓喧天、喜獅狂舞……在巴別中學師生的簇擁下,易新群與黃小南行婚禮,轟動了巴別大地。
“從沒想到我們的婚禮會這么隆重,巴別人民給我們的榮譽太高了?!秉S小南說,相對于別人拍婚紗照、在酒店擺婚宴,巴別的這場婚禮,于她而言,是最獨特、最有意義的。
走進巴別中心小學電腦室,黃小南對易永康說:“這就是當年我與你父親結婚時住的地方,將老師的辦公室騰出來作婚房,把辦公桌拼成婚床,天花板上吊一些彩帶和氣球?!?/p>
婚房雖然簡陋,卻給黃小南留下了這一生最美好的回憶。
在那場婚禮上,易新群對孩子們許下承諾:“萬一哪一天我真的不在了,我的妻子小南也會來的……”
今年7月,易新群帶著遺憾走了。
如今,黃小南帶著兒子來到巴別,看望丈夫心里一直牽掛的孩子們,給他們帶去關心關懷和精神力量,了結一番心愿。
易新群家庭圓夢之行,也再次為佛山人民與巴別人民架起一座愛的橋梁,增進兩地人民的深情厚誼!
人物對話
“我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記者:愛上一個普通士官是很平常的事,但嫁給一個患癌癥的軍人就不尋常。您為什么會選擇嫁給易新群?
黃小南:選擇新群,我經歷了很復雜的心理斗爭。那時,我在南海一家工廠當管理人員,也有人給我介紹其他對象。但自從認識新群后,就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被他真誠、善良、大愛的精神品質所感染。一些人說我嫁給新群是圖他的名和利,可他真的是要什么沒什么。當時嫁給他,不知能陪伴多久,即使不能長久,但也真心愛過。
記者:這些年,您也過得很辛苦,有沒有后悔過?
黃小南:去年新群病重時,我辭職了,專心照顧他。他對我說,這次不知能否挺過來,問我有沒有為當初的選擇后悔?我說,從嫁給你的那一天起,我從來沒有后悔過。盡心盡力照顧你,是我作為妻子的責任。你是那么好的人,好人有好報。
記者:您認為,易新群是一個怎樣的人?
黃小南:作為兒子,他很孝順;作為父親,他很盡責;作為丈夫,他很體貼。雖然他的人生只有短短50年,但他讓我明白了什么樣的人生才更有價值。他走后,沒有給我們母子倆留下什么物質東西,但留下了用之不盡的精神財富。
掃一掃了解更多。
原標題:原廣州軍區(qū)司務長培訓大隊四級士官易新群妻兒遠赴廣西巴別鄉(xiāng)圓夢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梁建榮 通訊員李榮坤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