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老字號就是一段歷史,一道傳統(tǒng)美食訴說一種情懷。
在美食之都佛山,眾多老字號隱藏在這座城市的角落。它們曾是街頭巷尾最溫暖的招牌,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佛山人成長。
在佛山老字號得心齋和輝記甜品中,一只豬蹄,被制作成兩種不同的風味,卻各自俘獲了一幫忠實的粉絲。醞扎豬蹄、豬腳姜醋蛋……那一縷縷余香,觸發(fā)了佛山人舌尖上的回憶,每一口都是一波“回憶殺”。
其實,老字號從來都是一個牽扯情懷的字眼,這些簡單的味道里,藏著濃濃的佛山情。人們總是喜歡用傳統(tǒng)風味來紀念情懷,而老字號的味道,便是幾代人共同的回憶,更是那根系在我們與往事之間的線。在連接起濃濃回憶的同時,也挑動著我們的味蕾、撫慰我們的心靈,讓人牽腸掛肚。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一些老字號美食店悄然無聲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如今,對于這些僅存的老字號經(jīng)典美食,我們只能且吃且珍惜。
醞扎豬蹄:火了300多年的美味
在禪城升平路與高基街交匯處,一塊寫有“得心齋”的招牌勾起不少佛山老街坊的回憶。得心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店里的招牌菜醞扎豬蹄,是與盲公餅、柱侯雞齊名的佛山傳統(tǒng)美食。
醞扎豬蹄的走紅,其實還有一段古。清朝乾隆年間的一天,幾名官差來到德記肉店,說是有位官員要在此用膳,要他們立即準備。當時由于肉已經(jīng)賣完,店主便用賣剩的肉碎、豬蹄制作了幾道菜。官老爺吃完后贊不絕口,譽其為得心應手,也為該店起名得心齋。此后,醞扎豬蹄的名聲便在口耳相傳中不脛而走,遠銷至廣東各地及港澳地區(qū),供不應求。
如今,在得心齋還能品嘗到這款經(jīng)典美味。一進店,一股鹵水的香氣便撲面而來。正是這熟悉的味道,讓老街坊們欲罷不能,也讓新客有了嘗鮮的欲望。
說起得心齋醞扎豬蹄功力最深厚的人,店里的員工都會說是孫師傅。他們口中的孫師傅,便是在得心齋工作了30余年的孫恩。雖然已經(jīng)過了退休年齡,但孫恩還是每天在店里跟其他師傅一起把關醞扎豬蹄的制作。
醞扎豬蹄整個過程都是純手工制作,有30多道工序?!皢问堑谝坏拦ば颉_皮去骨’就難倒了很多人,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劃破?!闭f話間,孫恩已經(jīng)熟練地將豬腿骨剔出。而豬蹄包裹的“餡料”,便是已經(jīng)腌制好、并用炭火烤至五成熟的豬脊肉片。
恰如其分的炙烤,讓豬脊肉散發(fā)出誘人的肉香。油脂的香氣夾雜著調(diào)料的醇香從鼻尖掠過,還沒制作完成,就已令人垂涎欲滴。
隨后,孫恩將肉肥瘦相間夾好放入豬蹄內(nèi),用水草捆扎好。待鹵水燒開后,將捆扎好的豬蹄浸入鹵水中,用文火煮一個小時后,一只甘香和味的醞扎豬蹄就出爐了。
放入冰箱冷藏后把扎蹄切成薄片,此時,夾起一片肥瘦相間的肉片,層次分明,皮肉連接處晶瑩剔透,佐以鹵水和白醋,爽脆彈牙的豬皮以及充滿嚼勁的肉感在齒頰間碰撞,融合成一股清爽可口的獨特香味,久久縈繞在口腔中。
在得心齋,許多顧客都是這里的老街坊。黃伯可謂醞扎豬蹄的忠實粉絲。他告訴記者,雖然搬到其他地方很多年,但是每逢過年過節(jié)或者親人團聚時就會來這里買扎蹄?!霸谶@里有時也能碰見老街坊,一起閑話家常,回想當年的時光?!秉S伯說。
除了獨特的口味,或許,這份濃濃的佛山情,便是街頭巷尾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豬腳姜:共享最美好的祝福
在禪城區(qū)燎原路,輝記甜品的紅色招牌下,顧客大排長龍,店里的幾張桌子也坐滿了人。一進門,就能看見中間的兩口鍋內(nèi)裹著一層黑漆漆的物質(zhì),鍋中紅黑色的黏稠物咕咚咕咚冒著泡。這便是豬腳姜,其香濃的口味,為這家老字號積聚了不少人氣。
店員告訴記者,一個大肚子瓦煲,裝下七八斤甜醋、四五斤老姜、三四斤豬腳、幾個雞蛋,每天小火熬制。經(jīng)過幾天幾夜,待豬蹄油膩盡消,披上焦糖色,雞蛋變黑、變硬,呈微裂狀態(tài),姜中帶著醋味,醋中帶著姜味,一鍋香味濃郁的豬腳姜便大功告成。
說起豬腳姜,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人對它愛不釋手,有人則敬而遠之,并將其列為黑暗料理。
在佛山,豬腳姜是一道家喻戶曉的美食。人們將其奉為最具特色的女性滋補食品,很多坐月子的女士都喜歡吃,因為它可以活血暖身,促進子宮收縮,同時也能驅(qū)寒去濕、補氣活絡。
在這里,探訪產(chǎn)婦和新生兒的活動,也常常叫做“吃姜醋”。在酸甜香氣的包圍中,親朋好友一人端一碗姜醋,媽媽們開始介紹“湊仔經(jīng)”,還沒結婚的可以趁機偷師?!皫讜r到你派姜醋?”在這心照不宣的寒暄中,他們一起分享新生的喜悅,也送出最美好的祝福。
幾百年間,佛山人一直獨愛那一口溫潤的姜醋以及那一股熱辣辣的甜酸。煲透的老姜腍而不辣、豬腳皮腍而不膩,入口即化的豬腳、溫補的雞蛋、酸甜回甘的姜醋從喉嚨滑向腸胃,逼出寒氣濕氣,心情也隨之振奮。
如今,“90后”開始奉行養(yǎng)生。借著養(yǎng)生的名義,他們來到這家網(wǎng)紅小店,探尋那一煲令人回味無窮的豬腳姜。在這里,他們想起了小時候,每當天氣轉(zhuǎn)涼、濕氣加重時,深諳養(yǎng)生之道的媽媽便會煮一鍋豬腳姜。自己吃豬腳的同時,還會舀一勺醋,送進年紀尚小的孩子嘴里,念叨著“這很補的”。
其實,這些傳統(tǒng)菜品并沒有所謂的代言人,它們只是在街坊們的口耳相傳中經(jīng)久不衰。對于他們而言,這里有味蕾的真實,又有回憶的畫面,那些帶著故事的味道,讓人縈繞于心,備感溫暖。
來源丨佛山日報
策劃丨佛山日報記者范銀燕
采寫丨佛山日報記者鄭佳樂
繪圖丨佛山日報記者莫麗儀
編輯丨鐘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