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之后,清明之前,休眠了一個冬天的茶樹漸次蘇醒。放眼望去,對川茶場山坡上滿是青翠欲滴的新芽。
挎上小竹簍,戴上圓竹帽,采茶人在茶田間穿梭。茶樹上積蓄了整個休眠期的香氣物質(zhì)和滋味物質(zhì),正等著茶農(nóng)的摘取與儲藏。
現(xiàn)年57歲的采茶工人梁秀珍是這個小竹簍的主人。她腰前的小竹簍,早已層層疊疊地碼起一把把新采的春茶。
“這竹簍用了十幾年嘍?!绷盒阏鋵⒅窈t提了提。四十年前,剛走出校門的梁秀珍成了高明對川茶場的一名職工。眼底這些茶樹,正是那時候她與工友們一起栽下的。
茶的風味與芬芳,隨年月增長而愈加醇厚。茶農(nóng)對茶場的記憶與感情,隨年月消逝亦彌久益醇。每年此時,摘取一捧明前茶,那分外清新的茶香,也似一代人白駒過隙的芳華。
細雨潤澤茶中佳品
清明臨近,天不時飄起細雨,微寒的晨風拂動著這個長滿茶樹的山崗。
這個小山崗是佛山境內(nèi)唯一一個大型茶場。數(shù)百畝有著超過五十年樹齡的茶樹正在恣意抽芽。
山崗的這邊,七八位采茶工人頭戴竹帽、身披雨衣、腰挎竹簍,正在齊腰高的茶田里緩慢前行。
“現(xiàn)在采的正是明前茶?!绷盒阏漭p輕捏起她手中的一片芽葉,一邊細說:采茶有“一芽兩葉”“一芽一葉”的嚴格標準,這對于明前茶來說更是保證品質(zhì)的質(zhì)量紅線。
4月1日,航拍對川茶場的茶田。
所謂明前茶,就是特指在清明節(jié)前采制的茶葉。此時萬物剛剛復蘇,茶葉受蟲害侵擾較少,加上氣溫尚未回暖,茶樹發(fā)芽數(shù)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故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歷來被視為茶中佳品,有“明前茶,貴如金”之說。
去年連續(xù)多月的干旱天氣,與今年以來相對充沛的降水,共同促進了今年茶葉品質(zhì)的提升。去年干旱時期茶樹生長緩慢,特別是經(jīng)過冬季漫長的休眠期,茶多酚、氨基酸等“茶味”物質(zhì)得到更好地收儲。而今年清明以前,驚蟄以來,陽光相對和煦,氣溫不高不低,以及恰到好處的降水——激發(fā)了茶樹積蓄已久的蓬勃生機,“茶味”隨著葉芽的伸舒而恣意釋放。
4月1日,對川茶場內(nèi),采茶工人在一片翠綠的茶田中采摘春茶。
驚蟄以來,茶場的工人已經(jīng)陸續(xù)開始采摘茶葉。隨著氣溫日漸回暖,此時,茶田最上層仍是“一葉秀長,一芽微展”的蓬勃生機。
芳華已逝茶香依舊
十七歲那年,剛走出校門的梁秀珍成了茶場的一名采摘工人。四十年的朝夕勞忙,她的采茶手藝爐火純青。
秘訣就是眼到手到。只見梁秀珍挎上竹簍,走進茶田,她輕輕俯身,雙手按在齊腰高的茶樹頂層,側(cè)耳細聽,細小而密集的“噗——”聲此起彼伏,很快她就攥著一把厚厚的茶葉。像眼前這一畦茶樹,她不到一盞茶的功夫,便可以采摘完畢。
4月1日,老茶場人正在沖泡“老樹英九”紅茶,陣陣茶香撲鼻而來。
茶園的采摘期全年共有7~8次,茶好的時候多摘一些,茶不好的時候少摘一些,這是梁秀珍他們樸素的信條。
事實上,采摘標準有“單芽”“一芽一葉”和“一芽兩葉”之分,三者分別對應芽葉采摘的嫩度,也可以說是茶葉的成熟程度。這是因為,鮮葉中水溶性部分含量最多的是茶多酚,茶多酚對茶葉色、香、味都有很大的影響。茶葉中茶多酚的含量是其品質(zhì)形成的重要因素。以此為標準,單芽是最嫩的,一芽一葉為其次,一芽兩葉或三葉相對就要老一些。
此外,一旦茶葉呈現(xiàn)對夾之勢,就說明茶葉老了,采茶人就讓它繼續(xù)生長,為下一輪勃發(fā)的芽葉積蓄養(yǎng)分。昔日那個正值芳華的少女,早成了一個年近耳順之年的老人。她在這里辛勤勞作,見證過這個茶場的輝煌與失落;最多曾有200多名工人的茶場,如今只剩下這些跟她年紀相當?shù)牟刹枥先?;她在四十年前栽種的茶苗,成了她芳華歲月的憑證:當時茶場還是國營性質(zhì),最多曾有近兩千畝茶田;當時工人工資有一百來塊錢左右,那時候每天早上7時,大家就到茶場上做事——采茶,也要護茶;那時候用的是采茶工具竹簍,現(xiàn)在用的還是竹簍,連款式都一模一樣,只是會編這種竹簍的人已經(jīng)找不到了……
4月1日,對川茶場內(nèi),茶樹都長出了翠綠的新葉。
清明將至,春天的甘霖,全在這一小撮一小撮鮮嫩芬芳的茶葉里。而距離這片茶園不足數(shù)百米的地方,昔日加工茶葉的廠房正熱火朝天地施工。也許再過不久,茶場就要迎來重生,賡續(xù)昔日的輝煌。到那時候,茶湯的芬芳依舊,就如同梁秀珍等老茶人的守望依舊。
對川茶場
對川茶場位于佛山市高明區(qū)東部。1951年,高明在對川村附近建立了“縣農(nóng)業(yè)示范場”,1956年改稱“國營高明縣機械茶葉示范場”,1962年改稱“對川茶場”。擁有著50多年制茶歷史的對川茶場,所產(chǎn)的對川紅茶、綠茶,以馥郁香醇、爽滑色濃著稱,在珠三角乃至廣東省都具有相當?shù)闹?。在計劃?jīng)濟年代,“對川茶”盛極一時,遠銷港澳和南洋等地,是高明名優(yōu)代表產(chǎn)品。
2017年,高明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qū),將生態(tài)休閑旅游產(chǎn)業(yè)作為戰(zhàn)略性產(chǎn)業(yè)去推動。借此東風,對川茶場依托山水林湖的生態(tài)資源,融合茶場的歷史文化元素,發(fā)展成為美的鷺湖森林度假區(qū)的文旅品牌項目。
掃碼觀看采茶視頻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楊立韻
圖|記者呂潤致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