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佛山最高氣溫第五天達到38℃以上。當天上午,烈日當空,空氣灼熱,市政工人秦松和工友們在禪城區(qū)同濟路口忙碌著。只見他手腳并用扶住并固定一臺鉆地機器,朝著石頭地面挖洞,準備安裝止車石。盡管古銅色的臉上布滿汗珠,黃色短袖衫已被汗水浸得顏色深淺不一,但他笑著說,“天天在戶外工作,太陽曬不倒我們!”
堅韌、樂觀,正是許多勞動者的特質(zhì)。連日的高溫天,記者走訪了交警、建筑工人、綠化工人等戶外勞動者,看到他們在各自崗位上辛勤勞動,助力城市正常運轉(zhuǎn);看到他們用智慧和樂觀對抗惡劣天氣,展現(xiàn)勞動之美;看到他們收獲關(guān)懷時,臉上的笑容比太陽還耀眼。

7月26日上午,市政工人在禪城區(qū)同濟路口施工。 /佛山日報記者周龍鳳攝
汗水濕透衣背 他們說“干一行愛一行”
7月25日下午4時許,在順德樂從君蘭路附近,綠化工人陳大爺正在烈日下磨剪刀,準備修剪路旁長得很高的草坪。他身穿長褲長衫,頭上戴著兩頂遮陽斗笠,脖子上圍著一條已經(jīng)濕透的毛巾。
“這個地方?jīng)]有遮陽,不裹著會曬得皮膚發(fā)疼?!标惔鬆斠贿呎f,一邊擦著臉上滾落的汗珠。
據(jù)陳大爺介紹,他每天6時半開始一天的工作,每天除了剪草坪,還要澆水、施肥、拔草,甚至搞衛(wèi)生。11時,他騎車回家,換下濕透的衣服再午休一會,14時又返回工作崗位,“天太熱了,每天至少換兩套衣服。”
雖然綠化工作辛苦,但陳大爺干這行已經(jīng)24年了,“干一行就要愛一行嘛!”
禪城交警袁浩一天也要換多套衣服。因工作需要,他每天需穿戴警服、警帽和反光衣,佩戴各種警用裝備在烈日下執(zhí)勤,衣服、頭發(fā)長時間處于濕透狀態(tài)。
“行人請等綠燈再過馬路,自行車過斑馬線請下車推行,電動自行車不能搭載成人……”7月26日9時,袁浩已在嶺南大道北和綠景二路交叉口站了1個多小時,主要負責指揮路口交通。雖說是上午,但氣溫高企,他的帽檐已被額頭上的汗水浸濕,淺藍色警服則被汗水浸成深藍色。
說起交警工作,從警27年的袁浩稱早已習慣這種日曬雨淋的工作模式,并平淡地回應:“這是為人民服務嘛!”
同一日上午,市政工人秦松和三位工友在同濟路口施工作業(yè),前后已安裝了七八塊止車石。當日16時許,他們又來到佛山市中醫(yī)院路段,繼續(xù)在路面開展市政工作。
被問及“穿著短袖不怕曬傷”的問題,秦松拍了拍自己黝黑的手臂,風趣地說,“我們都是‘老牛皮’,不怕曬傷”。在他看來,“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既然做了這份工就要努力適應并做好”。
防暑經(jīng)驗十足 錯峰施工送清涼
“每年都有高溫天,這么多年都過來了,我們不怕?!睂τ谌绾畏朗?,這群戶外勞動者各有應對措施。
像陳大爺,除了“全副武裝”做足防曬功夫外,他每次上班都會帶上滿滿一壺涼茶,還會隨身攜帶藿香正氣水,“不舒服的時候馬上喝。”
而袁浩的防暑招數(shù)就是喝水,“一渴就喝,就算不渴也要喝?!彼嬖V記者,單位的后勤保障讓他沒有了后顧之憂。據(jù)了解,自高溫天氣以來,他所在單位每日都會配備清涼飲料、涼茶,飯?zhí)靡矔撬?,給民警們解暑。
說起自己的防暑經(jīng)驗,來自佛山地鐵3號線的鋼筋工楊秀倫也頭頭是道。“上崗前,我都會認真排查自身身體狀況,服用并佩戴藿香正氣液等防暑降溫藥。”不僅如此,楊秀倫還自備生理鹽水,在工作中隨時補充水分,并做到及時輪換休息。
同樣是鋼筋工的曾奇,正在中建四局一公司承建的南海之眼項目上施工。上午10時半,剛從工地下來,他就收到了項目部志愿者遞來的冰凍西瓜?!罢嫣?!”咬上一口,頓感身上暑氣消退,曾奇不禁露出笑容。

中建四局一公司為工人送上西瓜解暑。/受訪者供圖
記者從中建四局一公司了解到,為應對高溫天氣,項目部實行“做兩頭,歇中間”的夏季錯峰施工,每天早上6:30入場前開展安全教育,10:30作業(yè)面全部下班休息,避開高溫最熱階段。而下午施工時間改為15:00到18:00。
不僅如此,項目部還開展送清涼活動,為工人送上清涼“消暑包”,包括人丹、藿香正氣液、清涼油等防暑降溫藥品。同時,持續(xù)開展防暑降溫宣傳活動,不斷提高工人們防范中暑的應對能力。

7月24日,三水新動力廣場上,外賣員在烈日下依然堅守崗位。/佛山日報記者賴基潤攝
文/佛山日報記者周龍鳳 見習記者余佳欣
編輯/王琦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