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产品视频_国产精品作爱视频_伊人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_狠狠躁夜夜躁人人躁婷婷视频

佛山在線

佛山市第二屆精品思政課(慕課)大賽決賽舉行

7月8日,佛山市第二屆精品思政課(慕課)大賽決賽落下帷幕。決賽以現(xiàn)場授課方式,分中學教師組和高校教師組2個組別進行,守正創(chuàng)新打造思政“金課”。經(jīng)過多輪評比、層層選拔,順德區(qū)成美初級中學蘇婷婷、順德區(qū)陳村鎮(zhèn)初級中學何舒穎、南海區(qū)理工職業(yè)技術學校華群青3名老師獲中學組一等獎,廣東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課教師盛超獲高校組一等獎。

參賽教師采用舞臺劇形式生動演繹思政課內容。/佛山日報記者盧麗華攝

巧用新形式

打造一堂思政“金課”培育時代新人

“做新時代的追夢人,共圓中國夢”“如何讓佛山非遺‘破圈’”……當天,中學教師組和高校教師組分別有10組參賽教師同場競技,深入挖掘思政課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將偉大建黨精神、非遺文化、法治意識、家國情懷等元素“潤物無聲”地融入教學,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講述理論深刻的大道理。同時,參賽教師還借助紀錄片、歷史圖片等資料,通過情景劇、朗誦、歌舞表演、快板等藝術形式演繹,呈上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政課。

比賽中,50名在校學生組成的“青春評審團”邊聽邊體會,為參賽老師的表現(xiàn)投票、評分。聆聽課堂后,南海區(qū)石門中學211班藍澤榮同學頗有感觸地說:“深情的演講與生動的演繹,讓我們深受震撼。”

據(jù)了解,本次比賽以“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為主題,聚焦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旨在深入宣傳闡釋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展現(xiàn)新時代偉大成就,反映佛山建設新成果、市民生活新變化、經(jīng)濟社會新發(fā)展。

比賽分為線上征集、初賽評審、線下晉級賽、線上展示以及總決賽五個階段進行,面向佛山市內各高校、中學征集作品,分為高校教師組、中學教師組及大學生組3個組別開展比賽。發(fā)起線上征集后,全市104所學校踴躍參與,提交參賽作品308部,影響力和參與度直線攀升。

佛山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比賽達到了預期目的,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深、講透、講活,真正與學生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更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擴大覆蓋面

鍛造一支高質量思政課教師隊伍

作為佛山近年來傾力打造的特色品牌賽事,精品思政課(慕課)大賽已連續(xù)舉辦兩屆,為教師搭建了錘煉教學技能、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學習、交流和展示平臺。

與往屆不同的是,本屆比賽將參賽范圍由原來的高校教師組擴大至中學教師組,同時增設大學生組別,鼓勵參賽教師、學生綜合運用新媒體、藝術融合等形式制作傳播優(yōu)質課程內容,打造富有引領性、成長性、生動性的精品思政課,讓廣大學生學起來引“共鳴”、品起來增“回味”,全方位提高全市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水平。

其中,大學生組別作品參與線上評比和展示,不組織線下賽事,此前已評出一、二、三等獎及優(yōu)秀獎。本次決賽之后,主辦方將組織高校教師組、中學教師組及大學生組的優(yōu)秀作品進行線上展示、傳播,接受網(wǎng)民點贊,努力在全市構建“人人有示范、堂堂有精品”的思政課建設新局面。

中學教師組決賽中,南海區(qū)理工職業(yè)技術學校思政課高級教師華群青將醒獅、藤編等佛山非遺文化元素搬上舞臺,開辟了思政課程建設和非遺技藝傳承互融的新渠道,提升了思政、文化雙重育人成效。

榮獲中學教師組一等獎、最佳人氣獎雙項大獎后,華群青說:“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要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講好思政課,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常學常新,特別是要感受新興青年文化,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當好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讓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交相輝映?!?/p>

榮獲高校教師組一等獎的廣東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課教師盛超則表示,想通過《在青春賽道上跑出當代青年最好成績》這堂思政課想告訴同學們,這個時代是需要每一個年輕人去貢獻自己青春力量的,只要他們扎扎實實地學習專業(yè)技能,依然可以發(fā)光發(fā)熱,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水平直接影響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近年來,佛山不斷培養(yǎng)優(yōu)秀思政課教師,優(yōu)化隊伍結構素質,2021年,全市共有中小學思政課專任教師4335名,44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比高達71.9%,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更是達到98.9%,具有中高職稱的占54.9%。在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深入人心、匯聚社會正能量等方面,思政課教師日益發(fā)揮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為鑄魂育人的關鍵力量。

文/佛山日報記者盧麗華 通訊員黃燕婷

實習編輯丨陳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