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一線,伴隨她們走過60年的青春年華;一生一世,她們只做了繡花一件事情。60年來,出自她們之手的廣繡精品無數(shù),其中還有繡品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性收藏。
她們就是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廣繡的代表性傳承人曾劍琴和曾劍侖,來自順德的一對姐妹花。如今,早已過了退休年齡的她們,仍一心撲在廣繡事業(yè)上,把自己廣繡精品刺繡技藝毫無保留地推廣傳承,成為廣繡精品繡的忠實守護者。
曾劍琴(左)、曾劍侖姐妹。
一輩子只做繡花一件事
想要做好一件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曾氏姐妹正是這樣的人。
曾劍琴今年72歲,妹妹曾劍侖68歲,她們是上世紀60年代初黃連繡花廠的第一批繡花學員。從進入繡花廠工作的那天開始算起,她們從事繡花事業(yè)至今已經(jīng)整整60年。
“由于父母早逝,我12歲就帶著妹妹到繡花廠繡花?!痹鴦η倩貞浾f,“那時,妹妹曾劍侖才8歲,但天資聰穎的她很快就學會了繡花。”
曾劍琴和曾劍侖出生于順德黃連村。這里原是一個魚米之鄉(xiāng),種桑養(yǎng)蠶是當?shù)刈畲蟮漠a(chǎn)業(yè)。由于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加上黃連當?shù)厥止I(yè)發(fā)達,上世紀60年代初,廣東省絲綢進出口公司在黃連設立繡花廠?!爱敃r廣東省絲綢進出口公司派到廠里的師傅是很有名的廣繡大師黎煊,我們第一批學員有100來人,每天就跟著黎煊學習廣繡的技巧和針法。由于廣繡以色澤富麗、形象傳神的藝術效果而聞名,因此黎煊還會從構圖、用色等方面,教我們?nèi)绾螌⒗C品繡得更生動形象?!?/p>
由于師傅教得用心、學員學得專心,當時黃連繡花廠出品的繡品手工好,廣繡慢慢開始從黃連輻射出去。上世紀70年代,順德政府將當?shù)厥畟€鎮(zhèn)的刺繡精英聚集到大良,成立順德刺繡工藝總廠。1976年,順德刺繡工藝總廠開始重視精品刺繡,成立廣繡精品刺繡研究所。1979年,順德刺繡工藝總廠從近兩萬名繡女中挑選10名精英進行精品刺繡培訓,曾劍琴、曾劍侖姐妹倆因為技藝出色從中脫穎而出,雙雙入選。從此,姐妹倆開始一起研究精品刺繡。盡管后來受現(xiàn)代工業(yè)的沖擊,本土刺繡業(yè)不復往昔輝煌,不少繡娘轉型從事其他行業(yè),但曾氏姐妹卻一直堅持廣繡的傳承。
與一般的廣繡不同,精品繡從開線到設色再到針法都非常講究?!爱敃r,我們研究所接到一個日本和服訂單,那個刺繡手工比精品繡要求還要高得多,一件和服的人工費高達4000多元,但是要繡一兩年?!痹鴦稣f,“最終,日本方拿著100倍的放大鏡仔細驗貨后,連聲稱好?!?/p>
一針一線繡出美麗人生
如果說當初踏入廣繡行業(yè)是迫于生計,那么最終堅守廣繡60載,則是出于摯愛。
據(jù)悉,曾劍琴和曾劍侖是陶藝大師曾力、曾鵬的堂姐,著名陶藝大師曾良的親侄女?!傲逶?jīng)跟我說,教我做陶藝。但我覺得做陶藝總是跟泥巴打交道,就放棄了。”曾劍侖說。
其實,最令她們難以舍棄的,是一針一線繡出作品后的那種滿足感。
她們對廣繡的熱愛到了近乎癡迷的程度。在廣繡技藝中,將絲絨劈開十六分之一絲,一絲再劈四絲,等同于將一根絲線分成64絲,肉眼也難以看清。因此,心靜、心清、氣順才能感覺到64絲的存在。據(jù)說,這是刺繡的殿堂級境界,但對于曾劍琴、曾劍侖這兩位廣繡大師來說,并非難事。
開線技藝如此精妙,用這細到看不見的絲來刺繡,難度則更高。就以曾劍侖獲得國家級山花獎的作品《雄鷹展翅》來說,僅這只雄鷹的眼睛,就需要用近50種顏色的絲線,才能繡出惟妙惟肖、生動傳神的犀利眼神?!袄C動物眼睛最難,需要到夜深人靜的時候靜心去繡。”曾劍侖說,繡這種精品刺繡,除了技藝,更多的是靠一股氣息、一種感覺。
曾劍侖廣繡作品《雄鷹展翅》。
從事廣繡事業(yè)60年來,曾劍琴和曾劍侖姐妹倆出品的精品刺繡無數(shù),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各類獎項。
2014年,姐妹倆同時參與“APEC”新中裝刺繡。其中,曾劍琴負責元首夫人樣服刺繡,曾劍侖負責元首樣服刺繡。她們的作品從380多套設計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后4套方案中的一套,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性收藏。
2018年,曾劍琴憑借廣繡《紅棉綻放迎和平》、曾劍侖憑借廣繡作品《白鷹圖》,雙雙獲得“深圳·金鳳凰”工藝品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銀獎。
曾劍琴廣繡作品《紅棉綻放迎和平》。
如今,姐妹倆獲評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粵繡(廣繡)佛山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雖然早已過了退休年齡,但兩人退休不退藝,仍然堅持創(chuàng)作。據(jù)悉,曾劍侖正集中精力創(chuàng)作一幅巨作《白鵝荔枝圖》,“已經(jīng)斷斷續(xù)續(xù)繡了8年,我計劃用12年時間繡好”。
愿精品廣繡后繼有人
作為非遺傳承人,曾氏姐妹倆目前面臨比創(chuàng)作更為緊迫的任務,是精品繡的傳承。
“做我們這行,最矜貴的就是手藝。”曾劍琴說,“如果不堅持傳承,廣繡精品繡將面臨斷層?!?/p>
讓姐妹倆意識到傳承的艱巨和緊迫,是身邊那些身懷絕技的手藝人的離去。隨著時間推移,當年與曾劍琴、曾劍侖一起在黃連繡花廠繡花的繡娘已所剩無幾。“眼看著很多人都走了,與她們一同離去的,還有她們的廣繡技術。”這讓曾劍琴、曾劍侖姐妹倆感到很遺憾。因此,這幾年,她們不遺余力地為廣繡精品繡的傳承而忙碌,“每周7天,都在忙著培訓”。
她們不僅參與勒流黃連廣繡坊的組建工作,指導新手學習廣繡精品,還辦起了學生暑期夏令營廣繡班,耐心地把廣繡知識和技巧傳授給新生一代。她們還參加“筑夢佛山”公益活動,負責廣繡技術的傳授。
2018年開始,大良街道人社局委托升平社區(qū)居委會承辦粵繡(廣繡)公益培訓班,曾劍琴、曾劍侖姐妹應邀擔任指導老師,開班授課,至今已連續(xù)開設三年。
“按規(guī)定培訓班一次課只有3個小時,但兩位老師每次都會早到,一待就是四五個小時,從拿針、開線、設色、針法等方面手把手教大家。”參加首期培訓班的何瑞芬被兩位老師的精神所感動,至今仍跟隨她們學習刺繡。
目前,像何瑞芬一樣,長期跟兩位老師學習廣繡的學生有30多人,她們成為曾劍琴和曾劍侖藝術傳承的希望。
“三年專攻,十年專修,才能做好廣繡精品刺繡?!痹鴦η僬f,她希望和妹妹一起,不僅把廣繡技藝傳承下去,更將精品刺繡傳承下去,培養(yǎng)一批能夠創(chuàng)作出有藝術價值作品的廣繡藝人。
來源丨佛山日報
記者丨黎紅玲
編輯丨鐘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