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水區(qū)站前路的一處立體停車場已順利通過調試,預計在7月上旬,這里將為廣大三水市民提供便捷的停車服務。隨著多個立體停車場陸續(xù)建成投用,三水中心城區(qū)部分區(qū)域停車難的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
城市管理一頭連著發(fā)展,一頭連著民生,它是構建高品質城市形態(tài)、實現高質量城市發(fā)展的重要支撐,更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愿望的直接體現。近年來,三水區(qū)城市管理與綜合執(zhí)法局加快打造立體停車場,推進垃圾分類處理中心建設,努力響應佛山奪取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的號召,助力建設全國文明城市,打造粵港澳大灣區(qū)美好生活區(qū)。
新建5個立體停車場
方便市民日常出行
隨著經濟社會各項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三水區(qū)近年來機動車數量不斷增加,停車泊位供需矛盾也隨之加劇,市民在中心城區(qū)停車難的問題日益凸顯。
數據顯示,目前,全區(qū)共有停車泊位6.5萬個,其中路內泊位4171個,不僅無法滿足市民需求,而且較多設置在中心城區(qū)主要路段,存在占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位置,擠壓車輛通行空間等問題。以目前的汽車保有量來估算,三水還需要增加4.5萬個停車泊位。

三水西南街道站前路立體停車場,即將為廣大三水市民提供停車服務。/佛山日報記者賴基潤攝
停車難如何破局?去年,三水區(qū)投入4000萬元,分別在康樂路的三水區(qū)稅局旁公共停車場內、站前路人民銀行東側、三達路與康崗南路交界公共停車場內、中山路原青少宮內以及火車站公交首末站停車場內新建立體停車場5個,新增機械泊位889個。
據了解,5個停車場均采用升降橫移式技術和統(tǒng)一的外立面樣式,每個車位可容納大型SUV 停放。每個停車場都設立了24小時熱線服務電話和停車管理員,隨時提供停車咨詢和服務。
目前,三水區(qū)稅局旁公共停車場、站前路中國人民銀行三水支行東側、三達路與康崗南路交界公共停車場以及中山路原青少宮內停車場等4個立體停車場已完成主體建設和設備調試,預計7月上旬向公眾開放。而火車站公交首末站停車場也正在加快建設,預計今年9月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城市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必然是智慧化、智能化的?!比畢^(qū)城市管理和綜合執(zhí)法局局長馬秀偉表示,相比于傳統(tǒng)的停車場,立體智能停車場充分運用了地上地下空間,有效地提高了空間資源的利用率,能夠有效地解決城區(qū)停車難的矛盾,將極大地解決中心城區(qū)擁堵及停車難的問題,實現還路于民。
馬秀偉說,未來,城管部門還將同步推出“三水智泊”APP 智能停車管理軟件。該軟件主要有停車泊位實時查詢、導航、安全管理、泊位數據可視化等智能化服務功能,為廣大市民提供智能停車服務,不斷提升市民獲得感。
完善多個硬件設施
推動垃圾分類全覆蓋
每天早晨和下午,在樂平鎮(zhèn)廚余垃圾處理中心,從樂平鎮(zhèn)內收運來的廚余垃圾首先進入預處理車間卸料平臺,經初步分選沒有雜質后進入破碎機破碎;破碎后的垃圾經過擠壓脫水等工序后可變成有機肥。脫水處理時產生的污水還將進行油水分離,并從中回收提煉成柴油。
垃圾分類關乎民生公益,考驗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水平,也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抓手。一直以來,三水區(qū)垃圾處理方式較為落后,主要以送往白坭坑填埋為主,缺少終端處理設施,造成垃圾分類工作開展被動、經濟發(fā)展受滯等負面影響。
為此,三水城管積極探索廚余垃圾、大件垃圾、綠化垃圾及其他分類垃圾的處理出路,不斷完善終端處理設施的建設,匹配前端分流方式,進一步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去年,三水建成樂平鎮(zhèn)廚余垃圾處理中心、南部廚余垃圾處理中心以及大塘廚余垃圾處理中心。三個中心服務范圍覆蓋全區(qū)7個鎮(zhèn)街,日處理總量可達120噸,將完全滿足全區(qū)廚余垃圾日均100噸的處理需求。

康樂路立體停車場主體工程已建好并完成調試。/三水城管供圖
三水還購置了24輛廚余垃圾運輸車對廚余垃圾進行專門收運,目前收運范圍覆蓋全區(qū)7個鎮(zhèn)(街道)的851個收集點,日收運量約80噸。此外,三水還打造4個大件垃圾(園林綠化垃圾)處理中心。
在推進硬件建設的同時,三水也在大力提升群眾對垃圾分類的認識。三水將垃圾分類列入《佛山市三水區(qū)奮奪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工作方案》九大重點工程之一,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引導市民養(yǎng)成垃圾分類好習慣。
三水今年計劃實現330個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6月底完成100個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建設,并打造9個示范社區(qū)。目前,100個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基本完成,9大示范社區(qū)則在初期建設當中。
“隨著各項垃圾分類舉措的落地,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美麗、文明、干凈的三水正不斷實現?!瘪R秀偉說。
原標題:三水以智慧化、精細化城市管理助力佛山建設全國文明城市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鄭澤聰 通訊員王潔雅
編輯|何欣鴻



